复盘
最不应该犯的错误

如果有什么是我们最不应该犯的错误,那就是我们在定价的时候期望用信息差来赚钱。

由于 Podwise 与 Otter.ai (opens in a new tab) 之类的产品有个很大的区别,Otter 是服务于会议场景,在会议的转录中,基本不太可能出现重复音频,所以 Otter 的转录时间是肯定会被用满的。但 Podwise 不一样,Podcast 的有很强的头部效应,所以热门节目只需要转录一次,就可以永远服务其他用户,而 Podwise 服务只需要转录一次,也就是利用一份资源消耗,赚取多份利润,这是 Podwise 规划盈利模型的基本逻辑。结果,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,多为用户直接提问,是不是你们会缓存节目的转录结果,下个用户来的时候就不用再次转录了。这里面产生了两个逻辑:有用户提说,如果是我转的,那我能不能拿后续的阅读分润?还有用户提另外一端,如果已经被转过的节目,我在学习的时候能不能只扣我 0.5 次。到这里我们才恍然大悟,做产品永远不能把用户当傻瓜,这是我们最大的错误。

在接到用户的灵魂两问之后,我们也紧急讨论,最后决定将计费方式变更为:主动使用 AI 处理播客会扣除次数,但查看已处理过的节目则不扣除次数,并且 Podwise 平台会帮大家默认转平台上订阅 Top 100 的节目。从这个决定看,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,不仅无法利用播客的头部效应来降低成本,而且平台还默认转录内容当成大家免费的资源。在这之后,考虑到利润,我们只能寄希望于 ChatGPT 规模化降价以及 Podwise 自己的规模化盈利了。但没办法,我们不能通过惩罚客户来弥补自己的错误。

在最初的计划中,我们是希望通过邮件的形式来与客户沟通的,通过周报与新功能发布在邮件中跟客户沟通,但通过植入邮件的监测后我们发现,邮件的打开率非常低。我们才开发反思是否应该有更直接的方式?经过讨论过后我们优先尝试去建立即刻的 Podwise 官方账号,并开始在一起听播客群组中营销,在这之后发现这种模式惊人的有效。因为社区的强互动性让大家对新产品非常热情,之后我们又开拓了包括小红书和 X 的官方账号,当前正在做 reddit 账号的尝试。如果有什么事是可以尽早做的,那应该是在用户聚集场所建立官方账号,你会收到很多有效的反馈,也可以帮你拓展新用户。

虽然 Podwise 是一个订阅制的产品,而海外的订阅制一般只支持 Apple、Google、Paypal 和银行卡订阅这四种,但假如不订阅的话,包括微信和支付宝等方式也是可以支付的。在开始我们只支持了订阅的方式,在黑五大促的事后,因为销售量飙升,我们在各个渠道突然接到了大量无法付款的反馈,这才让我们反应过来,之前可能大量购买都被挡在了支付环节。考虑到这一点,我们用最快速的方式支持了 One-time 也就是一次性支付,也因为一次性支付的支持,顺道我们也支持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。但即使最快,这次改动也只赶上了我们黑五活动的尾巴,当然我们损失了部分用户。后续我们紧急补了一次 Cyber Monday 也就是网络星期一的活动,并告知我们已支持更多的支付方式,在这次 Cyber Monday 的活动中也挽回了部分用户。知道今天,One-time Payment 在我们所有支付的比例中仍然占据 30% 的份额。所以,关注用户的支付习惯,不用教条的追求“订阅”,降低用户付款的难度,一定要重点关注。

自从 Podwise 发布过后,突然就出现了十几二十家投资机构对产品感兴趣,我们开始还有点沾沾自喜,觉得自己做的产品有价值所以很多人关注,证明自己做对了。但与众多投资人聊过之后,我们才发现不是的。在当前 AI 创业火爆的大背景下,很多投资人也陷入了 FOMO 的情绪中,开始频繁找项目聊,但因为当前国际局势的关系,美元基金已经全面退潮了,人民币基金背后的 LP 又多为政府,所以大家出手都非常谨慎。造成的结果是,大量的投资人只是找项目来聊确保自己能跟上时代而已,说白了,只是利用自己投资人的光环来找项目学习。为什么如此确定?因为在跟我们聊的过程中很多人根本没有用过 Podwise,这是很令人沮丧的。尤其还有一个国内大厂的战投基金,竟然拉着公司的部门轮番跟我们交流,在交流完一个后,我们果断拒绝了后续的沟通。

在自从认识到这一点之后,我们内部制定了一条规则,我们只跟 Podwise 的年订投资人聊,我们将沟通当成用户访谈。这样对我们来说也公平了。最后,我们建议大家不要浪费太多时间在投资人身上,有这个时间,不如多去关心一下自己的客户。